1900年以前,遼源一帶正處于清朝圍場棄獵“馳禁招墾”之際。在我市半截河上才開始有了人煙。那時,半截河畔只有兩戶人家,一戶姓秦的人家住在河的西岸,今齊寧路小學(xué)那里,一戶姓曾的人家住在河的東岸上,今清真寺那里。當(dāng)年西岸上的秦家種著成片的高梁小豆,而東岸上的曾家種著成片的苞米,粘谷。一到秋天兩家隔河相望,西邊一片深紅,東邊一片金黃,景致各有千秋。當(dāng)年秦、曾兩家雖然隔河居住相距較遠(yuǎn),但在那地多人少的年代里也算是鄰居,兩家人之間互相來往,相處得如同一家人一樣的密切。有事互相幫助,互通有無。那時秦家能吃到曾家做的粘食,如粘豆包,粘火燒和豆面卷子等,曾家人也能吃到秦家人送來的高梁米豆干飯。
當(dāng)年,半截河邊上大柳樹特別多,在那些歪歪柳樹樹根子下面的水洞里有很多的鲇魚。每年夏季兩家都到半截河里去摸鲇魚,把手往水洞里一伸,到處都是鲇魚,八、九兩大小的,一斤多重的有的是。有一次曾家去摸鲇魚,聽見一個水洞里“呼嚕呼嚕”地直響,知道那里面肯定是有大個的鲇魚了。就把手伸進(jìn)那個水洞里去摸,果然是一條大鲇魚。他就用兩只手摳住了鲇魚的嘴,使勁把鲇魚拽出來一看,哎呀,摸出來的是一條22斤重的大鲇魚。曾、秦兩家十八口人,吃了三天還沒吃了。當(dāng)年秦、曾兩家在那里“一青一黃又一年”的度過著開荒占草時代豐裕的自樂生活。
(轉(zhuǎn)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)
下一篇:遼源說事2015.3.30
上一篇:英烈精神萬古存
Copyright @ 2004-2019 0437.com All Right Reserved @遼源信息港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| 中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聯(lián)合辟謠平臺 | 吉ICP備13002594號